查看: 311|回复: 35

[札记] 读朱光潜《谈美》

[复制链接]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发表于 2023-11-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事人 于 2023-11-8 20:30 编辑

前言
这段时间第二遍翻阅《红楼梦》,同时与朋友闲聊其中有趣的段落,较之第一遍只关注剧情人物的发展脉络,这一遍对具体的人的描写关注的多了一些,进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熙凤这个人物。擅长俗务,对下人约束严苛,了解府里下人的那些弯弯绕,对家族年轻一辈的德行也了如指掌,应付贾母以及婆婆王夫人也能做到左右逢源滴水不漏。但这只是她的能力,说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没有问题。然而她这个人的性情,她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较少关注到。
第十一回,“于是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但只见: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
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
西风乍紧,初罢莺啼。
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
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
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凤姐儿正自看园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

这段写到她去看病重的秦可卿后,返回荣国府内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王熙凤与秦可卿非常要好,看她病重说的一些已经像是临终前的话的时候,心里的难过刻画的很细致:
还是第十一回:“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的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
我读小说,通常会关注到对这种与平时表现大相径庭的描写,因为这里面藏着一个“真”字,真性情。与平时的外在表现截然不同的真性情。我甚至认为这才是一个人的真正面貌。
那些外在的表现,要么出自环境的不得已,要么是勉强自己的表演。
第五十回,讲到芦雪庵联诗,姑娘们为了海棠诗社的经费问题,拉王熙凤也来玩。从小读书少的王熙凤在这天也突然有了兴致,起了一句诗“一夜北风紧”。引的有真才情的姑娘们一片叫好之声。
话说薛宝钗道:“到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说着,便令众人拈阄为序。起首恰是李氏,然后按次各各开出。凤姐儿说道:“既是这样说,我也说一句在上头。”众人都笑说:“更妙了。”宝钗便将稻香老农之上补了一个“凤”字。李纨又将题目讲与他听。凤姐想了半日,笑道:“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众人都笑道:“越是粗话越好,你说了,就只管干正事去罢。”凤姐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晚听见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就是这句为首,稻香老农快写上,续下去。”凤姐和李婶平儿又吃了两杯酒,自去了。
更小和尚聊到这段的时候,我说不管王熙凤结局如何,老去的时候回忆自己人生的幸福时刻的时候,这一天一定在她的回忆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个人真正快乐的时刻,其实是远离尘世俗务的时候,做那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事情,跟朋友或者身边的人说一些寻常人觉得“不接地气”的话,更有甚者就直接认为那些不是人话的话。
这其实就是美。

前天晚上刷抖音,又刷到了王德峰教授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访谈。听他讲到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对现代年轻人的意义,讲的言简意赅,却引起我更多的联想。
他说佛家思想就好比人生病时吃的药,病好了就不会继续吃药。佛家思想能让人去除妄念,但不能指导你的人生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走。病好了,就该吃五谷杂粮了,这便是儒家。而道家思想简言之就是四个字“全生避害”,活着就好,好好活着。
我对佛家与道家不熟,对孔子的儒家相对熟悉一些。跟朋友们聊这段王德峰教授的访谈时,进而就聊到了孔子的生平,我突然发现孔子所教授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实不是为了让学生们做官,或者说他其实并不是认为只有精通六艺才能做官。这六艺里只有礼和书对做官有用,乐射御数对怎么治理百姓其实是没有用的,那为什么还必须要学呢?
我意识到孔子强调六艺,其实是对如何做到一个人的总结和提炼,也就是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的问题。孔子生平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没有进退失据的表现,即便是在最极端的陈蔡之间,从他到弟子都快饿死的时候,仍然从容淡定弹琴吟唱。能做到这种境界其实就只有一个条件,精神内在的完满无缺。六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礼,就是了解社会规则,懂乐能寄托思想宣泄情绪,懂射可以怡情健身,懂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走最长的路,懂书(尚书,就是历史)能以史为鉴,懂数就能清晰的量化许多俗务。
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么。庄子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的真正意义,其实就是能做一些与生活无关的事情,能暂时的脱离世间的利害,与周遭的人产生共鸣,与身边的自然景物能共通情怀。
这还是美。

于是就自然的想去了解下“美学”到底是如何界定美的。朋友推荐了朱光潜的美学入门书《谈美》。今天与《红楼梦》同时开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如果这两层不讲究,社会上多一个讲政治经济的人,便是多一个借党忙官的人;这种人愈多,社会愈趋于腐浊。
=============
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计较利害得失,才接近美的体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封信里我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这事本来关系各人的性分,不易以言语晓谕,我自己也还是一个“未能免俗”的人,但是我时常领略到能免俗的趣味,这大半是在玩味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
============
免俗,这两个字听上去有点脱离人民群众。但此“免俗”非彼“免俗”。
在文学论坛与同道中人谈诗,谈一本好书,本身就脱离了利害得失,事实就是免了俗世的一件美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
真善美,首重一个真字。
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谓之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
Stay foolish,stay hungry。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
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陪他当站卖酒。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我们读李长吉的“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影”几句诗,觉得它是多么幽美的一幅画!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
袁子才尝刻一方“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看他的口吻是多么自豪!但是钱塘苏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伟人?她原来不过是南朝的一个妓女。和这个妓女同时的人谁肯攀她做“乡亲”呢?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
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它们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
=======
有一部分的人和事,需要一定的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才能发现其中的美。这个距离就是屏蔽掉现实因素的影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
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
舞会时遭遇情人的抛弃,当时哪有心情去填词赋诗呢。当然只能是在“痛定思痛”的时候才能写的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听音乐。我们常觉得某种乐调快活,某种乐调悲伤。乐调自身本来只有高低、长短、急缓、宏纤的分别,而不能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换句话说,乐调只能有物理而不能有人情。我们何以觉得这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居然有人情呢?这也是由于移情作用。
===================
不知道“移情”是不是朱先生的首创,确实贴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无事忙
山高为峰 开卷有益 版主勋章 江湖之上 江湖帅哥 心若葡提 读书妖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书法。书法在中国向来自成艺术,和图画有同等的身份,近来才有人怀疑它是否可以列于艺术,这般人大概是看到西方艺术史中向来不留位置给书法,所以觉得中国人看重书法有些离奇。其实书法可列于艺术,是无可置疑的。它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所以字也可以说是抒情的,不但是抒情的,而且是可以引起移情作用的。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我们说柳公权的字“劲拔”,赵孟頫的字“秀媚”,这都是把墨涂的痕迹看作有生气有性格的东西,都是把字在心中所引起的意象移到字的本身上面去。
==================
对书画的欣赏,一直没能找到门径。我甚至觉得字体写的有美感便是好书法,前段时间还专门在网上找了严嵩、康生的字看了,觉得写的很好啊。
按朱先生的意思,字也能寄情的话,想到这二位的人品,这字就显得不那么美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GMT+8, 2024-6-7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